主題:傳承學校五十年歷史,培育盛中精神,樹立共同的價值觀,打造和諧校園。
主旨:“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校園環境對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作用,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創設一個布局合理、整潔優美、寧靜有序、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文化氣氛濃郁的校園環境,無疑是廣大師生陶冶情操,構建健康人格,提高素質的良好平臺,也是一所學校提升檔次、擴大影響、形成特色的理想載體。具體表現為:
1、群體凝聚。盛中校園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樹立“嚴謹、務實、團結、進取”的共同價值觀,從而使師生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把師生的行為系于一個共同的文化精神上。
2、陶冶情操。“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優美、有序、文化氣氛濃郁的校園環境始終能夠給師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激發師生熱愛學校、發奮學習、勤奮工作、弘揚正氣、崇尚健康、追求高雅的情懷。
3、規范言行。通過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達到觸動心靈、蕩滌思想、約束言行,無形、無聲的校園文化就是無處不在的道德準繩,當這種文化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時,社會上各種不文明的現象就會自然而然成眾矢之的,沒有市場。校園文化建設一旦形成規模、養成習慣,就會變成傳統代代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當師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和集體輿論的要求時,文化氛圍就會促使他自我調節矯正。
4、培養個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特長。多彩的校園文化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避免了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5、樹立集體意識。這要求師生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間的協作,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否則就會受到來自集體的人際壓力。這種來自外環境壓力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求師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以建成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反過來,一個充滿朝氣、友好團結的集體會使師生親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偉大,從而樹立個人要服從集體、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集體主義思想觀念。
6、增強競爭意識。盛橋中學的校園文化應是倡導一種“求真、尚德、明理、達智”的文化,能使師生在競爭活動中受到鍛煉,增強競爭意識,提高競爭能力。
本文來源于:http://www.ceyiwh.com(策億文化),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