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校園是一片知識的海洋,那么文化墻便是那閃著德育光輝的粼粼細浪;如果校園是一處優雅的林苑,那么文化墻便是那飄著德育馨香的花房;如果校園是一片璀璨的夜空,那么文化墻便是綴著德育晨露的星光。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文化墻建設,使我校更加美麗,德育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校園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理應成為德育文化傳播的福地,而不是應試教育的孤島。既然生活其中,那么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便尤為重要。為了讓整個校園都氤氳在文化的氛圍中,讓每位走進校園的學生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園的每一面墻都精彩紛呈,每一面墻都學會說話。“一字一句讀好書,一言一行做好人”、“志當存高遠,勤奮鑄輝煌”等等,一浪又一浪淘洗著心房,堅定著方向。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假如校園成了道德文化的染房,我們何愁學生成不了棟梁?就是長在杉林里的草,也想長得和杉樹一樣高。校園文化墻建設,就是要讓校園形成一種道德文化的氛圍,讓每一位走出四中的學生都像是出自“書香門第”,因為他們身上散發著道德文化的芬芳。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文化墻的建設,讓德育之花在學生心底悄然綻放。
有感受便有了影響,常在水中玩耍的孩子自然能搏擊風浪。文化墻的作用便是讓我們在無形中受到影響,在不覺中變得高尚。像一滴滴小雨,將春天喚回到大地上。“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這種影響是悄無聲息的,當他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時候,道德之花已經在他們心底悄然綻放。為什么呢?眼之所見、目之所及、耳之所聽、心之所感,滴水穿石,我想道德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的,你只能沉浸其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文化墻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讓道德文化走下墻壁,走進生活。
德育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紙空文,在這里,它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是生活本身。哪怕是最小的一片紙屑也不要亂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棵小草也不要輕踏;哪怕是最不要緊的一句假話,也不要說。所以,我們要經常這樣問,不是問你明白了嗎,而是問你做了嗎。文化墻建設不是死的,不是幾張畫貼在墻上就完事的。它應該是活的,是可以和學生互動的,甚至是由學生的言行建設起來的。文化墻應該是一道有血有肉的墻。
再一次走進四中校園,我忽然覺得那些文化墻都活了起來,正和學生老師們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
而德育之花已在我們心中悄然綻放。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