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預備期,是走向社會前的集訓,大學生活是校園學習過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對社會實踐的展望和準備。大學校園又是一個小社會,校園文化和創造的文化環境同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關于對社會的認識,在校園里化成實實在在的切身體驗,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今后認知社會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塑造校園形象不僅體現在學校物質資源的利用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學校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續發展上。它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文明創建活動,在校園內形成文明的時尚和風氣。要加強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把熱愛祖國和熱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把愛國主義同集體主義結合起來,使青年學生做到個人利益服從民族的、社會的、國家的利益,自覺地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要采取多種形勢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掌握基本理論觀點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立場、方法,使他們能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廣泛開展三個方面的教育活動。1.開展知法守法教育。提高青年學生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2.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從根本上提高青年學生政治思想水平。3.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育教育。提高學生道德觀念和道德水平。
校園環境是指學校為創造良好的育人條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創建的各種環境的總稱。它包括學校自然環境、教學條件環境、文化氛圍環境、德育環境、校園周邊環境等。不少高校都在拓展校園空間環境的文化品位上下工夫,無論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標志性建筑,還是具有紀念性的雕塑、噴泉,或是富有美感的景點、景色等等,往往都成為體現該校文化氛圍的點睛之筆,對學生有無窮的感染力,為學生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塑造自我,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文化條件。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