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文化是機關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干部職工普遍認同和共同遵循的具有機關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是機關理念、體制、機制的系列復合體,是引導、激勵、規范、約束干部職工從政行為的精神理念、制度行為和物質形象的總和。機關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組織文化范疇。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貫穿于機關工作和日常管理的各個方面。
機關不同于其他的社會組織,是黨和政府實施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管理的組織者和實踐者,是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的主導機構,是服務社會的窗口,是決策和落實政策的根基所在。機關干部職工的行為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利益,關系國家的興衰和民族的發展。新時期、新階段、新任務、新挑戰,對加強機關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機關文化建設日益顯示出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是黨中央的要求
人類歷史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更替并非一帆風順,先進的社會形態為什么總能在多次挫折中浴火重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先進文化的支撐。不代表先進文化的政黨,不可能站在時代的前列;沒有先進文化支撐的國家,不會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沒有先進文化鼓舞的民族,不可能在人類文明舞臺上擔當重要角色。近年來,黨中央把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升到關系到黨的性質、宗旨、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的政治高度,這充分表明建設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機關文化建設對于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至關重要。先進的機關文化能夠起到聚合、導向作用,激勵干部職工齊心協力為實現工作目標而努力奮斗,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為社會謀取更大的公共利益。永遠保持先進性是機關文化的靈魂,也是黨中央的要求。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機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要求加強機關文化建設。建設機關文化,以先進文化引導、激勵、塑造干部職工,是積極實踐“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也是加強和改進機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應該深入到整個社會生活各領域和各方面。機關文化建設是尋求共性、引起共鳴、達成共識的過程,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能夠發動廣大群眾,形成人人動手、動腦參與的生動局面。同時,干部職工通過對機關文化的認同,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又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體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
機關文化建設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強烈的時代要求。不同時代的政治任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和內容也各有不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總是為一定時期的政治任務服務的。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展開,為黨的基本路線服務,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性。縱觀人類社會歷史,新的社會形態出現之前,先進的文化思想就已經孕育產生,新的價值觀及新的文化制度就在新的文化思想中孕育成熟。而新社會形態的建立,是這種先進文化中的價值觀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系統化。先進文化的前瞻性,決定了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與時俱進的品格。機關文化根植于人民群眾的沃土,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為服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因此,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才能真正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需要
機關文化是有效促進機關內部高度整合的“凝聚劑”,也是引導機關持續發展的深厚“驅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了多次機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從總體上看,仍然出現回歸、復舊現象,尤其有時還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導致這一結局的原因是復雜的,從機關文化的角度看,一些落后的機關文化使機構改革缺少正確觀念的支撐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導致了機構改革不夠成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機關的工作績效,最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好職能,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和改善全社會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改革如果只是注重轉變組織職能、改變組織結構、精簡人員、制定新制度、引進現代管理方法和技術,往往會基礎不牢。只有進入機關干部職工內心深處,從心理、價值觀、文化層面上進行變革和建設,使人們首先樹立新的觀念、新的價值準則,才能保證改革收到預期成效。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面臨的改革已經不是僅僅包括行政管理體制的革新、機構的精簡和職能的轉變,而且蘊含著整個體系文化環境的變遷與創新,涉及價值觀念的發展。就此而言,機關文化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是科學管理的要求
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兩大車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科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社會發展要求相比,尚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我們不僅要建立健全嚴密的規章制度,實行現代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方法與手段,更重要的是將管理活動與機關文化建設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得全體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從而使科學的制度、手段發揮好應有的作用。機關的發展始終追求高效、積極的機關管理,而管理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相應的文化特征。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機關文化表現的是一種領導指揮型文化,工作側重點在于管理社會,由此管了很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造成很多弊端,也使得一些干部職工意識深處產生一些錯誤觀念,認為機關職能就是運用權力管理社會、管理企業,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比較淡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機關文化必將從領導指揮型轉向管理服務型。與之同時,社會對機關管理的關注焦點,也從程序、心理、情景轉到更根本的文化建設上來。機關管理既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又受到機關文化的規范和制約。沒有對機關文化及其所依托的社會文化的深刻理解,不可能有成功的管理,更加難以把握現代、動態的管理過程。所以,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既是優化機關管理,確保管理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總結分析經驗教訓、順應現代化發展的固有要求。
加強機關文化建設是機關形象建設的根本保障
組織形象的構建已成為社會組織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管理戰略。內生外顯的良好機關形象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和力量,能為機關帶來社會的信服。機關文化作為一種軟資源,它不僅決定了干部職工的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還明確了機關的精神作風及外在形象。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以保守性、封閉性和權威性為特征的機關文化營造出來的機關形象,有時帶有高度集權、效率低下、官僚主義的色彩。改革開放以來,機關形象發生了改變,呈現全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但由于轉型時期政治經濟體制不健全,監管制度不完善,再加上個別干部職工受金錢主義、自由主義等落后思想的影響,出現貪污腐敗、服務效率低下等問題,損害了機關整體形象。然而,市場經濟蘊涵的民主精神、平等精神和法治精神,要求機關摒棄那種大權獨攬、高高在上的全能觀念,塑造高效、廉潔、服務的機關形象。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干部表率作用,市場經濟下更加重視機關的表率作用。塑造形象又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型機關文化,促進機關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向現代化轉型,增加機關的親和力和公信力,從而,才能塑造人民群眾可親可信的形象。
同類文章排行
- 校園文化建設被忽略的核心: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 校園文化墻可以放哪些內容
- 企業文化建設能帶來那些作用?
- 很多公司有企業文化,但是卻不知道企業文化代表了什么!
- 如何塑造企業文化,只要做到以下幾點
-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 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 企業文化建設五要素,你可以了解的
- 企業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