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相交融、文化傳承與創新相統一,堅持“以文礪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持續推進和深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以文礪人,用價值觀自信引領學生文化自信。上海交大堅持價值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注重挖掘交大人愛國奉獻精神內涵和學校深厚文化底蘊,把“交大精神”的傳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的重要載體。2006年以來,上海交大形成了學校黨委書記為全體新生上第一堂課的傳統,已連續堅持11年,通過回溯學校雙甲子奮斗歷程,增強新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學校注重以創新載體讓歷史文化迸發新活力,依托學校校史文博資源,發揮徐匯校史館、閔行校史館、文博大樓等育人陣地作用。以杰出校友錢學森人生為藍本打造的話劇《錢學森》、以校友口述編撰而成的《思源往事》、以交大優秀歷史建筑為藍本創作的視頻《交大有些老房子》、以交大歷史故事創作的原創相聲劇《交大那些事》等,都通過有沖擊力的歷史影像、聲音、圖片和文化作品等感染人,已成為青年學子廣泛認同的“交大印記”。以文育人,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融入學生文化自覺。
近年來,學校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及校慶等主題講演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向師生、校友和全社會傳播大學精神,《讓人文之光照亮未來》《熱愛,讓人生一往無前》等講演獲得熱烈反響。依托思政課改革,校黨委書記姜斯憲走上形勢與政策課講臺,用生動的案例和故事,引導學生“讀懂中國”,堅定四個自信。校長張杰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講起,用嚴謹的公式推導,引導學生思考“中國自信從何處來”。
通過大力宣傳探索暗物質的季向東團隊、治理洱海的孔海南團隊、實現離子膜中國制造的張永明團隊、攻關青蒿素人工合成的張萬斌、唐克軒團隊等優秀科研團隊以科學素養肩負起社會責任的事跡,深化學生對自身使命的認知。依托“大師講壇”,每年邀請十余位學術巨匠結合自身經歷講述科學研究和學術精神,激勵研究生投身學術事業。在交大校園里,先后落成的李政道圖書館、錢學森圖書館等,都已成為宣揚科學精神和崇高品德,展示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的重要育人基地。以文化人,讓溫馨校園涵養學生文化底蘊。
擁有13座優秀歷史保護建筑的交大徐匯校區,以中院、老圖書館等百年建筑為軸線,建設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地標及文化群落,在無聲中講述悠久歷史,傳承優良傳統。閔行校區的致遠游泳健身館落成后,形成了網球場、體育場、游泳館、籃球場、綜合體育館等聚集的體育文化群落。
在文化標識構建方面,開展校訓、校徽、校旗、校歌、校門牌匾等交大核心文化符號的內涵挖掘,全面構建了以交大形象標識、校園石刻、路名牌、校園指引標識、校園3D地圖等為代表的校園文化載體,形成了交大自主的“文化符號”和視覺識別系統。同時,還注重激發學生群體對校園環境建設的參與主動性,鼓勵原創文化在校園環境中的展示,讓校園中的創意涂鴉和文化雕塑等成為學生們寫意青春的紀念。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