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道德理解的這兩個視點的分歧在亞里斯多德時代就開始產生了。通過個人的持守變成個人的態度,這才是德行,它并不靠外在的規約和要求而產生外在的不得不為之的行為,這才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很重視道德習慣和道德態度,重視道德的人格,甚至也重視道德情感。而另外一條線索開啟的就是“律則論”的道德哲學,強調既然道德是維系人與人關系的準則,由準則而輿論,由輿論而社會意識形態,并進而成為一種道德律令。
一旦我們繼續研究多元智慧的概念,遲早會有人提出道德智慧的看法。加登納在研究智慧理論的時候認為智慧與道德性無涉,但后來他發現人在道德領域中是存在著智慧高低的。這一命題的提出客觀上就要求我們考慮,在學校教育中是否存在著道德作為智慧而不僅僅是社會品性的培養的問題。對幾類不同范疇做了區分:所謂的道德范疇有別于物理范疇,物理范疇是探討支配物體以及物體彼此之間的關系;又區別于生物范疇,生物范疇是探討支配有生命個體的基本生理現象的規則;還有社會范疇,社會范疇是探討支配人類所有活動及其人際關系的規則;還有心理范疇,心理范疇是探討支配個人思想、行為、感情和行動的規則。
道德范疇中最核心的是兩個:一是尊重,主要是指尊重生命,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有生命的物種。另一是公正,因為人要過社會性生活,他要過得美好和幸福,最終有賴于社會制度和社會各方面條件是否有益于人生活和生長,所以道德必須要關注到人怎樣去追求一個好的社會秩序。如果說道德最終是為了人,道德不是一個工具,道德最終是為了人自身的發展和成長的話,它就必須要關注社會關系如何才能變得恰當,這就需要我們在道德中提出公正的范疇。所以,人尊重生命,追求公正的社會秩序,并進而把它們內化為對自己的根本要求,這時我們就可以說有了道德的考慮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