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雖然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指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等方面,但校園文化建設卻不能僅僅從這些方面著手,因為影響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決不僅僅限于精神方面。具體來說,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包括如下的內容:
一、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學校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學校建筑、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圖書館、運動場、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設,這些既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塑造優良校園文化的物質基礎,也有人把這些稱為顯性校園文化。
(1)校園建筑。如果是新建學校,校址最好選在較為潔凈和寬敞的地方,周圍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別是應該離集貿市場遠一些。學校的建筑應力求體現某種風格,或樸素,或典雅,或造型別致。盡可能避免設計成“火柴盒”式的傳統校舍,給人一種呆板單調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體現特色,如在走廊、墻壁、樓梯旁等場所設計一些新穎別致的小裝飾,給人一種和諧悅目的感覺。
(2)學校標識。為營造鮮明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最好有自己獨特的標識,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這些標識一方面突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說學校建筑是學校的身體的話,那么,校容校貌就構成了學校的外貌。對校容校貌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學校的整潔、干凈和衛生。第二個要求是校舍內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裝飾和布置。校舍的裝飾布置要富有教育意義,同時又要有較高的文化品味,還要考慮適應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目前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語錄牌、科學家照片、學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設想一些其他的風格,如張貼一些美麗壯觀的大自然風景圖片,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鑒賞能力和環保意識。
(4)校園綠化。綠化、美化校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不但能改善學校的環境,樹立良好的學校形象,而且也能給人一種美的熏陶,激發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提高師生員工的學校生活品味。學校要盡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潔優雅,使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發美感的作用。校園綠化要和學生的勞動教育結合起來進行,要提倡自己動手建校園,這樣學生才會愛惜綠化成果,同時也體現了美育的功能。
二、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園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規范學校成員的行為,告誡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發揮校園文化的這樣一種功能,自然離不開必要的制度。(1)機構設置。學校機構設置不僅僅是出于學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例如,中小學一般都要設立黨團組織、學生會、少先隊、運動隊以及各類文藝團體,這些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它們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保證,很多相關的文化活動就是通過這些機構組織實施的。(2)規章制度。校園文化建設必然要涉及這樣一些問題:學校的基本目標是什么,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師生采取哪些行為方式,用什么樣的規范和價值觀指導他們的行為方式,保持行動的統一和一致性需要一套什么樣的規定或原則等,顯然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規章制度的制定。學校培養人的過程也與學校的制度息息相關,即優良的學校制度滋潤了優良的校園文化,而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由此可見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三、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學校的形象、個性、風貌往往通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出來。
(1)校風、教風和學風。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不過,優良的校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需要通過長期的培育和實踐。建立優良的校風有多種途徑,其中確定校訓是一個見效快而又方便易行的方法。像“勤奮進取、求實創新”這類校訓,就簡明精煉,便于記憶和接受。其他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如校慶活動等來培育和強化校風。教風是一所學校教師長期積累和形成的教學風格。中小學一般都倡導嚴謹治教、敬業愛生的教風。為培養良好的教風,學校要花大力氣創造各種條件,如經常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為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關心教師的生活疾苦等。學風是一所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治學態度的集中體現。優良的學風也像校風、教風一樣,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樹立勤學好問、刻苦鉆研的學風,學校要經常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同時要加強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訓練。總之,校風、教風和學風集中代表了一所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程度,每一位校長都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
(2)各類典禮和文化活動。在中小學經常進行各類典禮和文化活動,這對形成校園文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常見的活動包括三種類型:文化學術型,如學校科技興趣小組、文學書社、英語俱樂部等組織的論文比賽、講演會、報告會等;文體娛樂型,如開展學校藝術節、體育節、節日聯歡、春游、野餐及其他晚會、競賽等活動;社會實踐型,如舉行多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學軍、學農、學工、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活動形式中,儀式和典禮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校園文化表達方式,學校對此要特別重視。學校常見的典禮活動有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各種授獎儀式、入隊入團儀式、成人儀式等。
(3)學校人際關系。學校人際關系包括校領導與教職工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此,學校管理者必須大力改善學校中的溝通渠道,充分發揚民主,信任廣大師生員工,努力追求一種認識上統一、感情上融洽、步調上一致的人際氛圍。
第二、校園文化形成的一般模式
所有組織文化的形成都有一個一般模式,校園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認識這一過程,對于我們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是十分有益的。借鑒組織文化形成的大致過程,我們可以把校園文化的形成過程描述如下:
學校創建者的辦學理念 一般來說,一所學校的創始人對一所學校早期的校園文化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些創始人不為傳統所束縛,敢于提出自己新穎的教育理念,并竭力把這些理念灌輸給學校的廣大師生員工。在我國教育史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倡導的“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陶行知創辦學校時所堅持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以及“學生自治”的治校信念;孫中山為中山大學題寫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等等。直到今天,人們參觀一所學校,也依然會聽到學校人員介紹該校首任或前任校長的辦學思想和事跡,說明學校創建者對學校文化起著多么重要的影響,他們實際上是一所學校的歷史和傳統的見證人。
人員選拔 為了維系和鞏固校園文化,學校領導者總是希望所提拔的干部或從人才市場招聘來的新教師在觀念和行動上能與原來的學校文化模式相融合、相匹配,有基本一致的價值觀。他們明白,如果所選拔的人的價值觀與學校的價值觀不一致,這些人就會缺少工作動力,更談不上對學校的忠誠。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校長們對挑選新干部或招聘新教師是多么地傾心和認真。尤其是在今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校長們有了一定的用人自主權,在這方面就更有了條件和可能。
中層干部的影響 學校中層干部的言行舉止對校園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巨大的影響。任何一位校長都不會容忍這樣的現象產生:當其不遺余力地推行校園文化的時候,其他干部卻在一旁無動于衷,甚至唱對臺戲。因此,校長肯定會首先在中層干部中間加強宣傳,統一認識,然后對他們提出要求,并通過他們去進一步擴大和鞏固原有的校園文化建設。當一所學校有一大批中層干部和骨干教師認同并努力推行校園文化的時候,我們說這所學校就有了穩固的校園文化的基礎。
新入者的社會化過程 無論學校領導在招聘新教師的時候多么用心,新教師到校后仍然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更何況每年還有大批的新生入校。對新來的師生進行教育,讓他們適應并接受原來的校園文化模式,這在管理學上被稱為是一種人的社會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可分成若干階段,先是原有價值觀念和精神狀態與新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狀態的摩擦、碰撞,然后是自身行為的調整,最后是融入新的文化氛圍之中。
以上僅僅是學校文化形成的大致過程,當然由于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會有不同的形成過程,這在下面將會作進一步分析。然而不管怎樣,通過對這一過程的簡略描述,可以使我們對校園文化形成的一般規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第三、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除了以上所說的一般過程外,在建設校園文化的時候,學校領導者也可以根據學校實際,采取不同的策略。下面提出幾種可供參考的策略。
1、主題統攬策略 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充分體現學校領導者的辦學理念,為此,所有的學校活動都可以圍繞辦學理念展開,用主題理念去統率和指導學校中的一切,從而形成一種具有鮮明理念內涵的文化整體合力。這樣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產生強大的教育沖擊力。
2、個性塑造策略 該策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校園文化建設要區別于企業、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充分體現培養人的目的性;二是形成每個學校自身的風格、特色,即我們通常所創辦學校特色問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施個性塑造策略,意味著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學校的情況,不要盲目攀比,不要雷同。要知道,有個性的東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3、傳統拓展策略 這主要是針對具有較長歷史的老校而言的。傳統老校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但是時代在發展,老校不能一味地躺在傳統上睡大覺。傳統與現代之間如何協調,最好的方法是在傳統中融入新內容,在新內容中又折射出傳統的光芒,即在傳統的基礎上求發展,一方面不拋棄原有的歷史財富,另一方面又給傳統增添新鮮血液和活力,這樣就構成了傳統拓展策略。
4、分步推進策略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條件,如財力、物力等。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學校在一定時期內不一定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就可以采取分步推進策略。分步推進策略強調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之所以強調整體設計,是為了保持校園文化環境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而分步實施,是為了把校園文化建設的長遠利益與現實的可能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校園文化建設不浮夸,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進行。
5、重點突破策略 校園文化建設涉及面很廣,鑒于學校條件的因素,事實上不可能全面出擊,必須在分析學校現有狀況的前提下,集中優勢兵力,重點解決幾個問題,辦幾件實事。如可以從制度文化建設著手,也可以從精神文化建設著手,通過重點建設尋找校園文化創建的突破口,最后帶動整體文化建設工作。
此文關鍵字: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校園走廊文化建設|文化墻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