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積極穩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不斷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校園文化教育建設,發展,與創新。努力營造一個寬松,和諧,開放,自由的校園文化環境,構建一個多層次,多格局,以“傳播,審,創造”三位一體的模式。立足“精細”管理,以“傳承經典,勵練,情韻,發揮,才智”為文化核心的校園文化教育。
一、創設優美的環境奠定校園文化基礎
優美高雅的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充分利用每一處空間進行校園綠化美化。坡形花壇,鮮花綻放,綠草如茵,寶塔松柏下的休閑石凳,孕育著師生的濃濃深情,操場中央二排綠化帶花叢中一則則賦予人格化的植物介紹或警示標語,學生們親切與自然。字形草坪,小草青春,綠意盎然,學生或坐,或躺,追逐嬉戲,其樂融融。
二、喜聞樂見的形式彰現校園文化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其目的在于教育和引導師生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學校將校園文化分成了十四大系列。
1.景觀文化。教學樓,生活區每處窨懸掛著吊蘭,長青藤,學生制作的紙鴿,彩色三角旗。樓道墻壁鑲嵌各種標示和警示,充滿人文情韻,師生學習,生活其間,無時不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2.匾牌文化。學校精選了一些容易接受,易好記,流芳百世的古詩名詞和教育意義的寓言,成語故事,“三字經”,“千字文”配圖,打印100幅懸掛在墻上,讓學生裝在誦讀觀賞的同時,去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3.傳統文化,京劇是我國藝術殿堂中的精華,為讓學生了解“國粹”,學校將京劇常按不同行當配以精采的劇照,使師生感悟中華文明的深內涵。
4.寢室文化。學生公寓是學生緊張學習一天后,休息港灣。學校除按對寢室常規管理外。進行寢室文化教育。彩帶飄舞。學生制作的小工藝懸掛在恰當的空間,學生書畫作品張貼顯目,琴棋書畫樣樣俱全。
5.舞臺文化。2009年學?;I資新建了學校禮堂。舞臺裝飾包涵文化韻味。舞臺40平方米背景適合時代節拍的全景式彩照年年翻新。每年度國慶,元旦文藝匯演,小品,歌舞,啞劇,相聲,合唱好戲連臺。
6.名言警句文化。極富哲理的名言警句,歷來是教育者對學生施的一個法寶,學校在選編名言警句時,既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又在不改變愿意的基礎上加以合理商化。比如“讀好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思想高尚的人在談話”“看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寫一遍。讓學生有意識或無意識。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文化熏陶。
7.行為文化。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學校依照《中學生守則》制訂了《石門樓中學學生一日常規》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編成了三字歌。2009年10月,學校編印了《中學生文明禮儀》小冊280本,旨在要求學生禮儀規范。知書達禮,服飾端莊,舉止文明。
8.人文文化。以人為本是新的基本教育理念,是新課標的思想精髓。學校編制了提醒的“不要跑,不要跳,上下樓梯往右靠”,“中學生講安全,攀欄桿有危險,鼓勵式的”“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定規成才”不式的“多用拇指去稱贊,少用食指去指責”處處體現一種平,混淆,而不是生硬的說教。
9.墻壁文化,石門樓中學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跨入校門 面直視的是二幅寬大恢它的文字寬幕,仰視教學樓,金黃色校訓“厚德勤學,勵志創新”映入眼簾,環顧二幢教學樓正面墻壁,書畫鏡柜嵌鑲恰當好處??此破匠5膲Ρ谖幕?,確是校園文化教育的基地。
10.黑板文化。學校每個教學班后墻黑板,根據學生年齡和年級不同及各時段的宣傳重點,每學期出黑板報四期,及具特色。圖文并茂。版面設計有“小腳丫”“和平鴿”“步步高”。校園西南側建有黑板長廊。每學期刊出四期。由四個年級,十個教學班的學生自主設計,親自動手實踐。是學生自我釋放的平臺,實踐的文化園地。
11.制度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校園秩序的形成與保持,必須要有嚴格控制的紀律和完整的規章制度予以保證。學校完善了各項管理章程和近,中,遠期發民規劃共10章83條,先后出臺了45項崗位職責,285項制度,36條管理意見。25種規定,102上實施細節,四個評比方案。從職稱評定到婚喪嫁娶等一應俱全,從教學管理到后勤服務,從老師到學生都能夠按章辦事,做到了全方位,多層面的精化管理。
12.精神文化。學校積極拓展師生主體性活動領域,創新和豐富校園動態的文化活動。近五年,學校先后清抗美援朝老戰士,全國優秀班主任,政法干警,交警,老協領導,民間藝人進行“愛國”“做人”“遵法”“交通”“說書”講座六七場,選派優秀學生參訪修水“秋收起義館”“黃庭堅紀念館”,春游本鎮名勝古跡,積淀和豐富校園文化底蘊。
13.課余文化。學校創有圖書室,藏書3500冊,讀書閱覽室一個,班級設立圖書角,???ldquo;石經”創辦10年,共85期,校園廣播之聲,每天播出三次。主編《九嶺山花》四期,收錄師生詩詞聯共78首(幅)。編印《國粹精編》讀本300冊,《三字經》《第子規》各一篇,愛國歌曲10首,詩詞25首,內容豐富,精編精選,供學生課余閱讀。提出了“建文明誠信校,做儒雅文化人”,積極打造“書香校園”。
14.鄉土文化。注重愛國愛我家鄉教育。學校編著了鄉土教材《古鎮石門樓》、《我的家鄉》收錄了石門樓概說,行政規劃,名人掌故,抗戰時期,鄉規民約,文物古跡,耕種習慣,文化教育,交通狀況,集鎮建設,讓學生從中熱愛家鄉文化氛圍,擔當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從中汲取文化養料。
15.膳食文化。始于09年秋,學校學生食堂實行社會化,結束了學生流動用餐,剩飯剩菜亂扔倒臟亂差的歷史,出臺了“學生食堂管理制度”提供了膳廳購置了餐飲設施,集體用餐,張貼了“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之類的格言,警句,俗語,諺語18條幅。營造了一個文明,衛生,健康的餐飲文化氛圍。
16.櫥窗文化。學校在校園醒目處,設置了兩個室外宣傳櫥窗,就國內國際大事,省市新聞,名人,保健常識,立志成才,海報喜報,書畫作品,校風學風及時入窗。內容豐富,輿論導向正確。師生不時駐足歡讀,拓展知識空間,開闊知識視野,收到了無師自通自學的效果。
17.廣告文化。教學樓一樓正面有三處廣告處,主要用于通知,公告,布告,尋物啟示,表揚先進,校務公開,財務公開,政策公開,教學公開,后勤公開,加大辦學透明度。周內教育教學事務均在廣告文化中,既有領導,老師的賦予,又有學生的參與。得到師生的認同。
18.服飾文化。自今年春季開始,在班主任的辛勤工作下,全校386名學生統一購買了校服。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統一著裝,佩帶石門樓中學胸牌。及時實行二個嚴禁:嚴禁,男生留須,長發,染發,女生化妝卷發,穿戴金銀飾品。嚴禁學生任何時坦胸露背,赤腳拖鞋,由于學生著裝統一,利于管理,學生在無聲中便得到了服飾文化潛移。
19.節假文化。學校在國家規定的節假日,插彩旗,掛懸幅,吊燈籠,貼對聯,出???,搞活動,宏揚主旋律,宣傳節日文化,造就節日氛圍,校風濃,學風正,學校教育味濃,師生感在中,樂也在其中。
20.用品文化。近幾年,學校形成了一種物品設施上的文化特色。從電教未用櫥柜到形態各異,色彩不同極富個性的桌椅板凳(長的,短的,橢圓形的,箱式的)及高低錯落,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體育器材,各有千秋,用品既是一方藝術,更是一種文化,這種物質文化所蘊含的內涵十分豐富。給師生視覺,感覺,觸覺是一種全新的品味,從而獲得審美文化的熏陶。校園文化豐富了學校教育的內涵,擴大了教育的外延,是培養創新人才所期待的一種有效途徑。校園文化新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以及主體的“從眾”性,決定了校園建設與創新在培養新型社會人才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校園文化歸根結底就是以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主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逐漸形成并為學校師生共同認可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群體意識和群體行為規范,它的最高價值在于促進全體師生員工的發展。而校園文化的生命之根和傳統文化,社會文化一樣,必須根植于 應有的土壤之中,才有生命力,才能創新,才有底蘊。石門樓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僅僅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剛剛起步,今后的校園文化建設重在“教在宏觀處,育在細微中”。
此文關鍵字: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校園走廊文化建設|文化墻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