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文化建設越來越得到各學校的重視,這是教育的幸事,更是學生的幸事。然而,有些學校的文化建設明顯跑偏,過度追求眼球效應,過分重視物質文化,熱衷于對校園進行改造,添置文化景點——校園雕塑、文化墻,等等。用流行的說法,就是包裝或整容。
某百年老校創建于清朝年間,其學校文化建設別出心裁,玩穿越,投巨資,把教學樓、辦公樓等建筑物改造成明清徽派建筑風格,堪稱學校文化建設的大手筆。該校主要負責人自豪地說,他們學校是整舊如舊,舊貌換舊顏。
一所具有現代氣息的學校,經過整容,變成百年前的模樣,回到了清朝,古老而具有滄桑感,的確產生了眼球效應,參觀者絡繹不絕。然而,該校文化建設的大手筆令無數參觀者競折腰的同時,也飽受質疑:學校文化建設難道就是整容?甚至有人調侃道,如果把教學樓、辦公樓拆掉,搭建一些草棚茅屋,則更接近原始的建筑,更有傳統文化的味道。
百年老校,文化底蘊深厚。傳承文化傳統,要從古老的建筑中看到風景,發現靈魂,學其精髓,而不只是看到石頭和沙子,學其皮毛。只有復古,沒有創造,無異于東施效顰。
美國《時代》周刊曾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現在什么都可以制造,但什么都不能創造。可以說,有些學校的文化建設也是如此,沒有創造,只是制造。制造的方式是整容,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急功近利的學校文化建設。
在校園立一座雕塑,學校就有文化?建一堵文化墻,學校就有文化?把校園建筑物改造成明清徽派建筑風格,學校就有文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學校文化建設不是整容,不可能通過外科手術速成。經過整容而速生的文化,只有內容,沒有內涵;只有顏值,沒有價值。那些不具有積極文化元素,且破壞學校整體美觀的景點,速生必速朽。大手筆也將成為敗筆。
歸根到底,校園里制造文化的泛濫,是畸形文化觀作祟,把學校文化建設當作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是玩文化,不是用文化人,用文育人。
學校文化既要好看,更要耐看;既要養眼,更要養心。因而,對校園進行適度的包裝或整容,未必不可。但是如果把學校文化建設理解為僅是包裝或整容,則是對學校文化建設的一知半解或曲解。
學校文化建設的看點和亮點,不只是校園里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景點,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夠融入師生血液和骨髓的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只有這樣的文化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夠成為滋養學校和師生的精神營養,引領學校可持續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學校文化建設之道也如此,少一些制造,多一些創造。
此文關鍵字: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校園走廊文化建設|文化墻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