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俗話說就是"碰釘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會出現烏云,美麗的草原會跑來狼群,平靜的海面會掀起巨浪一樣。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學校,又能教人們學會生活。當代中學生是在非常順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們更容易在生活、學習中遭受挫折。對他們來說,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會深受打擊。他們受挫折后常常表現為:攻擊性行為、逃亡性行為、散漫性行為、固執性行為、以及各種報復行為。因此,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增強挫折的能力,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為重要。
那么,該怎樣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確認識挫折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挫折,讓他們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學習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批評,產生不想學習的消極情緒;有的學生在某些課程中由于自身條件較弱,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如在體育課上有些同學體形較胖素質較差,沒有自信,產生厭學心理,上課時不愿和大家一起做運動,這時需要老師多關心她,引導她,和同學們一起找她的優點,鼓勵她,使她振作起來,幫助他樹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訴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將挫折變成前進的動力。經過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他終于有了進步。
二、創設挫折情境。
前幾年,孫云曉的《夏令營的較量》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有必要對學生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作為磨練他們,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們現在的孩子太嬌氣,稍微有點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頭懸梁,錐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鑒。有一定挫折情境,學生總會受到鍛煉。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嗎?讓孩子們冬天穿短褲行走,這就是一種鍛煉。當然,并不是讓我們的同學也這樣,只是這不愧為一種鍛煉的方式,不愧為一種手段。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的給學生一點挫折,讓他們吃點苦頭,使他們受益終身。
三、正確對待挫折
讓學生明白,在前進的過程總會遇到挫折。不經過艱苦的磨練,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設計教育活動時,讓學生感受痛苦,磨練意志,增其所不能。學科教學亦然,當學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績之中時,忘乎所以時,教師可有意識的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給學生一次失敗,讓其在挫折環境中磨練意志。
總之,挫折是暫時的,也是永遠的,抗挫折能力應該貫穿于一個人成長的始終。西方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都認為,人們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也是講的這個道理。學生的健全心理,特別是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是在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中與挫折困難作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鋒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頑石,為了使青春的刀更鋒利,就讓我們的學生勇敢地面對挫折的磨礪吧!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